第82章 洪承畴的奏折(1/2)
众人在不解之中离开了温府,与他们不同的是,温体仁确实非常开心,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场政治游戏,自己只要抓紧关键时机,就一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。
成府此时的环境却与钱府、温府截然不同,作为大明首辅,成府不知为何却并没有温府和钱府的豪华,但却有一股书香门第的气,随后又有一些深沉。这可能跟成基命一开始被推上位有关,虽然深居高位,但能力和政治手段确是一般,经过了一年多的磨炼,这个大明首辅渐渐变得老练,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党派。
成府与钱府、温府不同的是,现在的成府却只有两人,一人是成基命,正在书房奋力的书写着什么,只见用力的完成了最后一笔。微微一笑,将目光转向了对面的王洽身上。
“王大人,看看这字写的怎么样?”
“阁老啊!都什么时候了,你还有心情写这些!”王洽烦躁的说道,现在的他是比较急的,自己刚刚接受兵部就出了这担子事。王洽是个聪明人,崇祯一说话他就知道崇祯的意思了,只是到手的权利哪有那么容易放弃,哪怕是皇上。
成基命看到他急切的模样,微笑着不急不慌的劝道:“王大人莫急,皇上的心思我一清二楚,这件事该出手的时候就会有人出手的。”
王洽一听,顿时有些疑惑,随后问道:“阁老此话何意?”
成基命撸了撸胡子,深沉的说道:“皇上虽然文韬武略不凡,但终究是太年轻了,性子太过于急切,很多事情必会适得其反。这件事不仅仅有我们的利益,更多的是钱党和温党的利益,所以不用担心,先出手的必定不是我们,到时候只要纵观其变就行了。”
王洽听完之后,认真的思考了一下,暗道自己是身在局中不知局啊!随后将目光看向了成基命,连忙说道:“阁老所言极是,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吗?”说完拍了拍自己的脑袋。
“你啊!你啊!是当局者迷。来再来看看这幅字画怎么样?”成基命说完将字画拿了起来。王洽一看赶紧走了过去,弯下腰扶住了字画,眼睛一瞅,顿时夸奖道:“墨笔丹青,如行云流水绕素笺,展瀚海崇山依旧颜,怎一个好字了得。阁老风采果然是不解当年啊!”
“”哈哈哈,你啊!”成基命一听,顿时高兴的笑了起来。
王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,便向成基命告别,随后便打道回府。
黑夜降临,寒风吹透了北京城,吹进了紫禁宫的乾清宫,正在思考的崇祯不由得打了个喷嚏,王承恩一看拿来了一件披风给崇祯披了上去。
崇祯并没有意识到外面的反应,他此刻在思考宣大总督的人选,他准备从孙传庭、满桂、洪承畴之间选择一人,洪承畴如今还在广西镇压当地土司,听锦衣卫和洪承畴的报告,听说还是非常不错的,在当地训练了一支近两万人的明军武装,而且采取的是自给自足的办法,丝毫不让朝廷出钱,对比崇祯也是非常欣慰的。
看着眼前洪承畴给自己上的奏报,关于解决两广、云贵土司问题的解决方案,洪承畴提出了十多条方案,在奏折中他提出要让这些土司下山,与城镇民众交往,同时进行教学。而且不论土司个体战斗力还是合作战斗,在山区作战都要远远大于明军,他建议组建土司武装,一为已土司治土司,二让其为大明效力,慢慢将其同化,成为我大明的一员。
崇祯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,主要这些地方被汉族统治时间已经非常强了,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开始认同汉族文化,但仍有一些部落村庄不愿意下山,甚至和官军对抗,而因为山地的问题,官军每次围剿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,久而久之各地官员都不在对其围剿,而是采用三不管的方法,这也就导致了有些汉人经常在这些山下被无辜杀害,朝廷却不能主持公道。
既然洪承畴提出来了,崇祯就意识到晚解决不如早解决,早就被说了广西狼兵战力天下无双,他还真是想见识见识,可宣大总督的人员,他本来最倾向于洪承畴,可如果把洪承畴留在广西,那就要从满桂和孙传庭之中选。
崇祯经过马兰峪此战,对于满桂也是非常信任,关于满桂的出身有人说其是正宗的汉人,也有人说其是蒙古人出身,不过这些崇祯都不在乎,只要这个人忠于自己就行,满桂无疑就是忠于自己。只是满桂对于大的战略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,宣大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,直接关系到明朝西北门户、对蒙古的战略、应对后金鞑子的策论有很大关系,所以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人,而洪承畴的能力和对形式的判断都是可以的。
成府此时的环境却与钱府、温府截然不同,作为大明首辅,成府不知为何却并没有温府和钱府的豪华,但却有一股书香门第的气,随后又有一些深沉。这可能跟成基命一开始被推上位有关,虽然深居高位,但能力和政治手段确是一般,经过了一年多的磨炼,这个大明首辅渐渐变得老练,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党派。
成府与钱府、温府不同的是,现在的成府却只有两人,一人是成基命,正在书房奋力的书写着什么,只见用力的完成了最后一笔。微微一笑,将目光转向了对面的王洽身上。
“王大人,看看这字写的怎么样?”
“阁老啊!都什么时候了,你还有心情写这些!”王洽烦躁的说道,现在的他是比较急的,自己刚刚接受兵部就出了这担子事。王洽是个聪明人,崇祯一说话他就知道崇祯的意思了,只是到手的权利哪有那么容易放弃,哪怕是皇上。
成基命看到他急切的模样,微笑着不急不慌的劝道:“王大人莫急,皇上的心思我一清二楚,这件事该出手的时候就会有人出手的。”
王洽一听,顿时有些疑惑,随后问道:“阁老此话何意?”
成基命撸了撸胡子,深沉的说道:“皇上虽然文韬武略不凡,但终究是太年轻了,性子太过于急切,很多事情必会适得其反。这件事不仅仅有我们的利益,更多的是钱党和温党的利益,所以不用担心,先出手的必定不是我们,到时候只要纵观其变就行了。”
王洽听完之后,认真的思考了一下,暗道自己是身在局中不知局啊!随后将目光看向了成基命,连忙说道:“阁老所言极是,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层吗?”说完拍了拍自己的脑袋。
“你啊!你啊!是当局者迷。来再来看看这幅字画怎么样?”成基命说完将字画拿了起来。王洽一看赶紧走了过去,弯下腰扶住了字画,眼睛一瞅,顿时夸奖道:“墨笔丹青,如行云流水绕素笺,展瀚海崇山依旧颜,怎一个好字了得。阁老风采果然是不解当年啊!”
“”哈哈哈,你啊!”成基命一听,顿时高兴的笑了起来。
王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,便向成基命告别,随后便打道回府。
黑夜降临,寒风吹透了北京城,吹进了紫禁宫的乾清宫,正在思考的崇祯不由得打了个喷嚏,王承恩一看拿来了一件披风给崇祯披了上去。
崇祯并没有意识到外面的反应,他此刻在思考宣大总督的人选,他准备从孙传庭、满桂、洪承畴之间选择一人,洪承畴如今还在广西镇压当地土司,听锦衣卫和洪承畴的报告,听说还是非常不错的,在当地训练了一支近两万人的明军武装,而且采取的是自给自足的办法,丝毫不让朝廷出钱,对比崇祯也是非常欣慰的。
看着眼前洪承畴给自己上的奏报,关于解决两广、云贵土司问题的解决方案,洪承畴提出了十多条方案,在奏折中他提出要让这些土司下山,与城镇民众交往,同时进行教学。而且不论土司个体战斗力还是合作战斗,在山区作战都要远远大于明军,他建议组建土司武装,一为已土司治土司,二让其为大明效力,慢慢将其同化,成为我大明的一员。
崇祯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,主要这些地方被汉族统治时间已经非常强了,这些少数民族大多数开始认同汉族文化,但仍有一些部落村庄不愿意下山,甚至和官军对抗,而因为山地的问题,官军每次围剿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,久而久之各地官员都不在对其围剿,而是采用三不管的方法,这也就导致了有些汉人经常在这些山下被无辜杀害,朝廷却不能主持公道。
既然洪承畴提出来了,崇祯就意识到晚解决不如早解决,早就被说了广西狼兵战力天下无双,他还真是想见识见识,可宣大总督的人员,他本来最倾向于洪承畴,可如果把洪承畴留在广西,那就要从满桂和孙传庭之中选。
崇祯经过马兰峪此战,对于满桂也是非常信任,关于满桂的出身有人说其是正宗的汉人,也有人说其是蒙古人出身,不过这些崇祯都不在乎,只要这个人忠于自己就行,满桂无疑就是忠于自己。只是满桂对于大的战略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,宣大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,直接关系到明朝西北门户、对蒙古的战略、应对后金鞑子的策论有很大关系,所以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人,而洪承畴的能力和对形式的判断都是可以的。